?
網絡設施更智能、業務生態更豐富、資源配置更科學、運營管理更高效——這是中國電信新年工作會提出的高質量發展重要內涵,四項要求,須臾離不開“云改”。
抓“云改”成共識。如果你去問某企業或單位IT支撐部門的負責人,現在最關心什么?他們很大可能會說“上云”?!吧显啤笔峭七M信息化與政府管理/社會服務融合、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重要途徑,也是許多傳統行業提高競爭力、趕上時代步伐的必然要求。今年,各行各業“上云”步伐再加速,電信運營商基礎設施、服務能力以及運營體系的“云改”非常急迫。正如某運營商領導在新年工作會上所言:要像抓“光改”一樣抓“云改”。
“上云”之勢強勁,市場可觀。信息技術的更新速度總是超出人們想象,2011年開始,光纖寬帶席卷而來,光纖化改造勢頭迅猛,電信運營商抓住了機遇,不僅推動了全社會的“光改”步伐,也驅動了自身光纖化進程,服務能力、運營效率大幅提升。云計算技術的成熟和社會數字化進程的加快,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更是難得機遇。2018年,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《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(2018-2020年)》,全面推動企業利用云計算加快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轉型,推進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。其中要求,到2020年,力爭實現云計算在企業生產、經營、管理中的應用廣泛普及,全國新增上云企業100萬家。根據中國信通院的調查,未來三年80%的企業將繼續增加公有云的投入,90%的企業將繼續增加私有云的投入。對于轉型升級期的電信運營商來說,云服務市場是不可或缺的業務新增點和價值“增長極”。
電信運營商緊鑼密鼓布局云服務,服務能力亟待提升與磨煉。去年,全國各地“企業上云”行動風風火火,以浙江為例,截至去年10月,全省已新增上云企業10萬家。幾大電信運營商加快云服務布局,尤其是面向政府以及制造、金融、醫療、教育等行業,打造云服務基礎設施,提供云服務解決方案。去年3月,中國聯通面向中小企業、政務、醫衛、教育、旅游和生態五大行業全面部署“云光惠企”企業上云專項行動,已覆蓋上萬家企業客戶。去年12月底,中國電信相繼與興業銀行、紫光集團簽約,就云服務達成合作。憑借多年市場耕耘,以及優秀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,阿里、騰訊等云平臺服務商在云市場有先發優勢。相比之下,電信運營商在云服務能力上還有待加強,包括應用場景、技術能力、生態聚合能力等。
云網融合是電信運營商差異化競爭優勢。電信運營商在網絡上具有先天優勢,具備大規?;A設施的管理能力,可以為客戶提供“云、管、端”一體式、一站式服務。中國信通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戰略管理研究部副主任石立峰認為,云資源池廣泛部署SDN,城域網、骨干網流量智能調度等實現后,云網融合的能力將成為運營商新的競爭優勢。運營商可以通過“云網一體化”解決方案,將應用、云計算、管道和客戶連接起來,提供端到端、完整、靈活、可擴展的方案。通過構建“云管端”協同的“網絡+云”基礎設施,將網絡作為一種可配置、按需調用的服務提供給客戶。
“云改”不僅要抓早,還要抓好。正如“光改”一樣,“云改”也是有時間窗口的,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還在加快,運營商必須及時而高效地對網絡、業務、IT支撐系統實施“云改”,才能滿足需求、提供服務。去年以來,電信運營商通過“網絡上云”“業務上云”“IT支撐系統上云”等措施,積極推動“云改”。今年,力度會更大,“必須把云融進來”成為運營商的共識。
首先是網絡基礎設施的“云改”。隨著網絡智能化進程的加快,以SDN/NFV技術為基礎、以云數據中心為核心載體的未來網絡構架,成為運營商互聯網化、數字化轉型的有效手段。運營商將進一步完善云資源布局,以云為中心優化網絡,通過網絡上云工程,使得網絡更簡潔、管理更集約、業務更敏捷、系統更開放。
其次是運營體系和流程的“云改”。提升運營智慧化水平,包括云、網、IT支撐系統之間的協同改造,在內部的組織管理體系和業務交付平臺上實現真正的數字化、軟件化,實現一站受理、快速開通、及時響應、有效支撐。
最后是業務和服務能力的“云改”。在需求方面,“上云”的內容逐漸從資源上云向管理上云、業務上云、數據上云、整體上云演變。電信運營商必須快速適應這一變化,加強合作,拓展業務生態化空間,提供“云+網+端+用+服”的一站式服務。比如,中國聯通沃云產品體系就涵蓋了企業基礎上云、管理上云、業務上云三大基礎模塊,能夠滿足企業不同層次的“上云”需求。中國電信則提出,要推出SD-WAN、多云管理等新能力,加強生態合作、拓展合作伙伴、豐富產品應用,為企業拎包入住奠定基礎。
從“光改”到“云改”,不僅是電信運營商自身提質增效、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,更是開辟數字化市場、更好服務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先行之舉。